日期:2021-12-28 来源:本站 供稿:医药生物技术处 作者:管理员 类别:译文
自闭症是一种脑网络失连接的疾病,其脑功能连接模式存在异常,与个体的临床症状和认知损伤有关。以往脑连接组学研究大多关注静态功能连接模式,忽视了人脑功能网络的动态特性。近日,我国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在《Biological Psychiatry》杂志发表论文,题为“Alterations in Connectome Dynamics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 Harmonized Mega- and Meta-Analysis Study Using the ABIDE Dataset”,揭示了自闭症患者脑动态功能网络的异常模式及其与基因表达谱的关系。
研究基于公开数据库Autism Brain Imaging Data Exchange(ABIDE)中18个独立中心的939名男性被试者(440名自闭症患者和499名健康对照)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采用巨型分析和元分析两种范式系统研究了自闭症患者的脑功能网络动态特性。结合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公开的人脑基因表达数据,进一步探索了脑网络异常动态特性与脑区基因表达的关联规律。结果显示,自闭症患者主要在内侧前额叶等默认网络脑区呈现较高的动态模块切换,在视觉区呈现较低的模块切换。这些脑功能网络的异常特征能够显著预测患者社会信息加工的损伤程度,并与涉及神经递质转运与分泌的基因以及既往文献报道的自闭症相关基因存在关联。
总之,该研究基于大样本多中心脑功能影像数据以及人脑微观基因表达数据,揭示了自闭症患者脑功能网络模块的动态特性及其潜在的转录组特征,对于理解自闭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建立临床评估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论文链接:https://www.biologicalpsychiatryjournal.com/article/S0006-3223(21)01837-0/fulltext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Biological Psychiatry》杂志,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