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EnglishMap
  • 首 页
  • 中心简介
  • 通知通告
  • 政策法规
  • 国际合作
  • BIOECONOMY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际新闻

ASCO2012:二磷酸盐药物治长期治疗可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坏死现象

日期:2012-06-18 来源:本站 供稿: 作者:管理员 类别:摘录转发

芝加哥—研究者说,在长期应用二磷酸盐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颌骨坏死仍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并发症。伦敦皇家马斯登医院癌症研究所的Gareth Morgan博士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的一次口头报告中说:“在5.8年的时间里,颌骨坏死的累积数量较低。”

Morgan说,应用唑来膦酸患者的颌骨坏死发生率为3.7%,应用氯膦酸盐患者的发生率为0.5%(P<0.001),并且大多数发生在12至36个月的时间窗口。然而,他指出如果患者同时应用沙利度胺对抗骨髓瘤,颌骨坏死的总体发生率则降至1%左右。他谈论了MRC骨髓瘤IX研究的改进。该研究中,1,960名患者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案,并通过应用的二磷酸盐类型将其分层。在之前报道的所有研究中,唑来膦酸治疗与整体生存受益(P=0.03)、整体无进展生存的提高、以及骨骼并发症的减少相关。 

今年,Morgan致力于研究治疗方式如何影响包括肾脏疾病和颌骨坏死在内的副反应。他说,在针对唑来膦酸或氯膦酸盐的长期研究中,患者的肾病发生率均在5%至7%左右。第二年时,应用唑来膦酸患者的肾衰累积发生率为5.2%,应用氯膦酸盐患者的发生率为5.8%。 

Morgan在口头报告中说:“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肾脏损伤比较常见。”他说,肾脏疾病可由骨髓瘤本身导致,也可因为患者易于感染而引发。抗骨髓瘤疗法和应用二磷酸盐的抗吸收疗法也有可能增加肾病风险。与之相似,Morgan说,颌骨坏死也是一种疾病/治疗相关性并发症,一直困扰着医生和患者。他定义颌骨坏死为:与口腔外科手术相关发生或同时发生的颌面部的骨质暴露,且没有愈合迹象。 

Morgan还提到,在复原数据可查的患者中,9名应用唑来膦酸的患者发生颌骨坏死,其中4名痊愈,2名有所改善,其余没有改变。“该项试验显示颌骨坏死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并发症。”梅约诊所的药学教授Rafael Fonseca博士说,“该试验的重要信息表明一种更加强效的二磷酸盐有益于骨骼疾病。患者应用该药后的整体生存状况要优于唑来膦酸。”Morgan说,为了防止颌骨坏死的发生,所有患者在接受二磷酸盐治疗之前应进行全面的牙科检查,包括摘除不可修复的牙齿。所有侵入性牙科操作应在二磷酸盐治疗开始前完成,牙周操作以及不合适假牙的固定也要在治疗之前完成。

来源:丁香园 

供稿:前沿生物技术处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4号楼

电话:010-88225100 传真:010-88225200 E-mail:cncbd@cncbd.org.cn 京ICP备05037963号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邮编:10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