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2-01 来源:本站 供稿: 作者:管理员 类别:摘录转发
一项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科学家在干细胞领域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今天在第十二届广州“留交会”生物医药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论坛上发布。该院裴端卿实验室研究发现,维生素C能够将原先每1万至10万个细胞才能有1个细胞转化为多能干细胞的低效率,提高到10%的高效率。世界干细胞领域权威杂志《细胞·干细胞》24日在线发布了这一成果,并且选为封面文章。
2006年日本的山中伸弥在世界上首次从小鼠成体细胞中获得功能与胚胎干细胞类似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即iPS细胞。但iPS转化效率过低一直是困惑科学家应用该技术的瓶颈。
为了提高iPS的转化效率,过去国际干细胞主流研究方向集中在细胞核内的调控因子和高通量小分子筛选方面,而裴端卿研究团队另辟蹊径,将研究方向放到了细胞外环境——培养基成分上。通过在培养基里添加抗氧化剂来提高体细胞重编程效率的实验,并发现了维生素C的神奇效力,用缜密的实验设计证明了外因在iPS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成果主发布人广州生研院院长裴端卿形象地说,如果将iPS技术的诞生比作火车的发明,早期的iPS技术就相当于第一列火车,而这项技术则具有高铁水平。
裴端卿表示,该院在干细胞领域的成功得益于国家和地方科技部门的多年重视。广州市对干细胞领域的支持走在全国的前列,2008年投入1000万元设立干细胞重大专项,支持了广州iPS技术平台建立和广州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与产业化联盟的成立。目前仅这项研究已申请专利2项,团队整个多能干细胞研究专利申请达十几项。
来源:科技日报
前沿生物技术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