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11-10 来源:本站 供稿:化学药与医疗器械处 作者:管理员 类别:摘录转发
全球制药行业:增速持续稳定、收入屡创新高
从2004年到2014年的十年间,R&D的投入略有增长,但基本维持稳定,整个行业的收入却屡创新高,利润不断攀升。
从整体收入额来看,2014年全球制药行业的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美金,预计2018年将突破1.28万亿美金,未来市场还会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
从全球医药市场的区域性占比来看:美国医药市场占比最大,为41.9%。亚洲及澳大拉西亚地区占比26.8%,排名第二。其次为西欧,占比19.8%。
从2015-2018年的增速预测来看:全球市场增速平均维持在5.5%左右。其中,中东及非洲地区的增速最快,约为8.6%。紧随其后的为亚洲及澳大拉西亚地区,约为8.3%。北美及欧洲地区市场增速在全球平均水平以下,分别为4.9%和2.5%。
全球药物研发:“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仿制药”齐头并进
一、创新药:仿而优则创
从创新药角度来看,除大家耳熟能详的Pfizer,Roche,J&J,Sanofi等MNC外,国际仿制药巨头也纷纷在创新药上布局,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以创新药开发数量最多的Teva为例,其销售收入大约有一半来源于创新药。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仿而优则创”的必然趋势。
整体来讲,经过仿制药的初步积累,中国创新药最近几年也飞速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呈现了从Me-too/Me-better向First-in-class/Best-in-class阶段的发展。其中,恒瑞医药、正大天晴、先声药业等国内知名企业已经开始引领该趋势。
二、改良型新药:永恒的创新类型
从药物生命周期的管理角度,MNC或多或少的都会在已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的改良和升级。从收入占比来看,MNC平均有超过1/4的销售收入来源于改良型新药。
从全球新药获批数量来看,改良型新药已经成为新药研发的趋势。以美国为例,从2002年到2015年FDA批准的新药类别及数量来看,在2010年前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10年之前,505(b)(1)占主导,2010年之后,505(b)(2)逐渐呈上升趋势,并逐渐赶超505(b)(1),2015年505(b)(2)以46:37的比例超过505(b)(1)。改良型新药已经成为全球新药研发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李寅博士结合自身对改良型新药的理解以及从业经历,认为“药械结合”的干粉吸入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领域的产品开发技术难度高、投入大,但是一旦成功,产品的市场独占期会很长,投资回报率也很高。他建议立志于创新的企业关注和挖掘。
三、仿制药:高端仿制药快速发展
仿制药方面,李寅博士重点介绍了中国仿制药出口的情况。
最近几年,中国仿制药发展迅速。截止今年,中国共13家制药公司持有104个仿制药文号。此外,还有很多中国企业的ANDA正在申报中。药品出口类型,也逐渐从单纯的API向高附加值的高端制剂转变。未来中国企业的高端仿制药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合作与并购:永恒的主题
过去的10年里,全球医药行业内的合作与并购层出不穷,交易数量及交易额也逐渐呈上升趋势。李博士以Pfizer和Jubilant为例,重点介绍了合作与并购分别对创新药及仿制药公司的重要大作用,并分析了2015年全球“仿制药”领域的并购情况。
一、Pfizer:并购成就的创新药巨头
Pfizer是典型的通过并购创造奇迹的创新型制药公司。从2000年收购Warner-Lambert获得超级重磅炸弹Lipitor后,Pfizer的合作并购就从未停止过,也正是这些并购,奠定了Pfizer在全球制药领域的领先地位。
二、Jubilant:并购造就的仿制药巨擘
Jubilant最初为印度的小型制剂研发型公司,其年产值一两千万美金左右,从1970s年代开始,通过大大小小的30多次并购,Jubilant目前已经成为年收入10亿美金以上的大型跨国公司。其业务也从最初的仿制药,拓展到Biosimilar及创新药领域。
三、“仿制药”并购:中国制药公司已经走上国际舞台
2015年,全球范围内围绕“仿制药”开展的合作交易共有1827宗,交易额高达3110亿美元。其中,已经完成或处于活跃状态的有1373宗,交易额1804亿美元。
从并购主体的国家及数量来看,美国公司最多,为568家。其次为中国,共308家。
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制药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的勇气和决心,中国制药公司已经走上了国际舞台。
中国药企面临的机遇
尽管,中国目前高端制剂出口正逐步创收、创新药研发也初具规模,但总体来讲,中国医药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中国为医药大国,但非医药强国:制药企业多,但利润率低,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创新能力薄弱:目前仍处于仿制为主到仿创结合的阶段,仿制药数量高达96%,创新药也多以me-too为主;
产研联盟作用虚化:缺乏有效机制体制和运作实体。
以2013年为例,排名前十的中国制药公司与国际制药公司相比,其销售额、利润、研发投入及成果转化率等相差甚远。
值得庆幸的是,从全球药品注册的视野来看,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药物研发审评体系正在加速接轨。
从2015年1月份发布的《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指南(试行)》,到2015年4月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修订版,再到2015年7月22日开展的临床自查,一直到2016年3月份颁布的新药品注册分类、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法规新政,均体现了国家在“解决审评积压、提高药品质量、鼓励创新”等方面的决心。
此外,中国药企通过自主研发及海外并购等途径,已经走上了国际舞台。通过这些途径,已经初步积累了药物开发所必须的“资金、技术、人才”,随着法规新政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以及中国老百姓日益扩大的用药需求,中国药企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结语
医药行业关系到百姓的生命健康。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前所未有的药政改革,中国医药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李博士认为,无论是新药还是仿制药,其开发所必备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条件正逐渐成熟,中国医药行业已经迎来了健康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来源:中国药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