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26 来源:本站 供稿:生物资源与安全处 作者:管理员 类别:独立撰写
近日,发表在《Cell Host & Microbe》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领导的研究团队表明,肠道微生物组中特定细菌的增加意味着结肠息肉癌变的可能性增加。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随访了40名定期接受常规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并对患者的息肉附近位置进行活检,以确定与没有息肉的患者相比哪些细菌水平发生了变化。所有患者的年龄都在50到75岁之间,60%是女性。研究人员发现,在息肉患者的粘膜活检中,一种常见的细菌非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数目增加。他们还发现了区别息肉患者和非息肉患者的独特微生物特征,并建立了样本中的脆弱拟杆菌数目与小息肉炎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仔细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无息肉个体的脆弱拟杆菌与息肉患者的脆弱拟杆菌诱导炎症的能力不同。
研究通讯作者、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副教授William DePaolo说:“大多数人关注晚期结直肠癌并想到微生物组,但很难确定微生物组是否以及何时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对这种疾病进行了早期研究,并探索了这种微生物何时可能将息肉推向癌症”。
研究人员表示,只有5%的结肠息肉会发生癌变。息肉似乎在结肠的同一区域反复出现。事实上,在癌前息肉发展之前,新的结肠癌筛查技术可以确定肠道中的关键细菌以及脆弱拟杆菌菌株的数目。
DePaulo建议,如果在息肉出现之前就可以对微生物组进行筛查,那么这可能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因素。他说:“下一步任务是将研究范围扩大到200名患者,以确定粪便样本是否可以作为粘膜活检的替代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hom.2021.08.013
注:此研究结果摘自《Cell Host & Microbe》,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