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5 来源:本站 供稿:化学药与医疗器械处 作者:管理员 类别:译文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没有针对的治愈性治疗手段,通常需要长期用药,给患者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华南理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联合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题为“A nanoparticulate dual scavenger for targeted therap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的论文,报道了一种新型无药物、可降解的生物活性纳米材料可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研究人员通过对健康人群和IBD患者的血清进行研究发现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在IBD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呈正相关。因此,将cfDNA作为IBD治疗的潜在新靶点,提出同时清除cfDNA和活性氧(ROS)的综合治疗策略,构筑出包含可结合cfDNA的聚乙烯亚胺(PEI)和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二硒桥接介孔有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生物活性材料(MON-PEI),可显著降低肠组织和腹腔液中cfDNA和ROS水平。急性和慢性IBD模型小鼠实验证实了MON-PEI具有很好的炎症组织靶向和滞留特性,并通过缓解cfDNA和ROS介导的炎症反应来减轻结肠和腹膜炎症,展示出优于临床一线药物美沙拉嗪的治疗效果,且具备了较好的生物安全性。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cfDNA和ROS清除方法以治疗IBD,所开发的无药物生物活性纳米材料,具有较好的临床转化前景,为实现IBD高效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j2372#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Science Advances》杂志,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