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7-02 来源:本站 供稿:工业物技术处 作者:管理员 类别:摘录转发
头痛、牙痛、腰背痛、炎症痛、神经源性痛……每一种慢性疼痛都能将人折磨到“痛不欲生”,现有镇痛手段却不多。上海交通大学近日首次发现脊髓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可产生有效镇痛作用,成为治疗慢性疼痛的新潜在性镇痛靶点分子。该成果发表于当期国际神经科学权威性杂志《神经科学杂志》上。
上海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研究糖尿病治疗时偶然发现,对大鼠脊髓鞘内注射胰高血糖素样肽—1结合受体激动剂时,能有效抑制福尔马林持续性疼痛,抑制率约为80%。这一神奇效果在随后进行的骨癌、神经源性疼痛模型实验中也得到验证。对大骨癌引起的机械性疼痛抑制率约为60%,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产生的疼痛最大抑制率达90%。
据介绍,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急慢性疼痛镇痛药物是吗啡,其长期使用可产生许多不良反应,且易产生药物耐受,限制了其长期使用。所寻找到的镇痛新靶点,不会随着使用剂量和天数的增加而产生耐受和吗啡交叉耐受,从而可长期给药,这对研发新型抗慢性疼痛药物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来源:科学网
供稿:工业生物技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