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12-18 来源:本站 供稿:公共卫生处 作者:管理员 类别:摘录转发
熟悉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医生都知道下腔型房间隔缺损是介入治疗的禁忌症,这种先心病过去均需通过外科开刀手术才能根治。日前,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郑宏教授带领其介入手术团队采用另一种先心病的介入治疗装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对一“下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封堵术取得成功,打破了下腔型房间隔缺损不能作介入治疗的禁忌。
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有3个层面的研究方向:即体外模型与医疗器械制造、个性化永久植入物、细胞与组织的3D打印。目前,国内外3D打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多属第一个层面,此次术者根据患者术前3D打印的心脏模型,事先就选择好了要放置的大型号PDA封堵器,从股静脉穿刺到把封堵器准确置入该下腔型房间隔缺损内并封堵成功一气呵成仅花了十几分钟。
3D打印技术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细胞和组织3D打印制造出人类器官的替代品,如具有活性与功能的血管、瓣膜甚至心脏等组织器官。郑宏教授认为,我们应该夯实3D打印第一、二层面的基础,在心血管病的3D打印技术的应用方面运用将复杂性结构性心脏病的数字模型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则可以使远程医疗技术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使心血管病的诊疗变得更加易行而便捷。
来源:科技日报
供稿:公共卫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