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2-05 来源:本站 供稿:公共卫生处 作者:管理员 类别:摘录转发
一项观察近7年的大样本量血压变异性与卒中发生关系的研究表明,长期随访血压变异性对预测卒中发生有重大意义,降低血压变异性是高血压治疗和管理的新靶点,即在现实生活中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管理,除需注意控制平均血压外,更需警惕血压的波动。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金明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开展的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心脏病杂志》上。
血压变异性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既往对血压波动卒中的相关研究多侧重于对血压的短期监测,监测对象较少,观察时间较短,结果偶然性较大,无法真实反应现实中的高血压人群血压波动情况及其对卒中的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余金明研究团队首次利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对血压波动与卒中发生的关系开展相关研究。他们从上海市闵行区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现有的成年高血压患者159775人中,筛选出无卒中病史者147904人,从中剔除血压测量记录小于6次和测量间隔大于6个月者23460人,并剔除初次卒中记录不清晰者1808人,最终将122636名成年高血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研究发现,122636名被研究对象在2005年1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随访期内,有4522名发生卒中;后将4522名卒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与其余118114名无卒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卒中高血压患者在随访期内的血压波动显著高于无卒中高血压患者,且卒中发生的危险随着血压波动的升高而增加。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测量平均血压和首次基线血压时,血压波动大,则发生卒中的风险也高,也就是说,血压波动大是导致卒中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指导临床工作者更科学有效地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并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自我管理具有教育和警示作用。
来源:中国医药报
供稿:公共卫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