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10-12 来源:本站 供稿: 作者:管理员 类别:摘录转发
目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仍是导致肾移植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近日,在北京召开的“肾移植诱导治疗的价值专家顾问会”上,中华医学会全国肾脏移植专业学组组长、解放军309医院石炳毅教授表示:肾移植器官资源稀少,因此,降低肾移植的排斥反应发生率和移植物失功率十分重要,而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诱导治疗可显著降低移植后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率。
记者在会议中了解到,我国每年等待做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约有100万人,另外约有30万名终末期肝病患者,而每年我国开展的器官移植手术仅约1万人次,移植器官资源稀少是根本原因。2011年,卫生部启动了心脏死亡捐献器官移植(DCD)试点工作,结束了之前心死亡和脑死亡(DBD)的器官移植争议。但相比脑死亡供者,DCD供者器官会经历较长的热缺血时间,这就意味着出现移植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诱导治疗用于肝脏/肾脏移植,以显著降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其中,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与类似的诱导药物相比具有优越性。”石炳毅教授表示。
来源:中国医药报
供稿:公共卫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