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EnglishMap
  • 首 页
  • 中心简介
  • 通知通告
  • 政策法规
  • 国际合作
  • BIOECONOMY

首页 >> 中文 >> 国内新闻

我国微生态专家于国际首次提出"饱和疗法",引起医学界高度关注

日期:2016-09-26 来源:本站 供稿:前沿生物技术处 作者:管理员 类别:摘录转发

我国著名微生态专家、山东微生态学会主任委员崔云龙教授,在山东微生态高峰论坛上,首次提出了益生菌药物的"饱和疗法",引起了入会专家的浓厚兴趣。

崔教授说,目前的益生菌药物使用方法还是沿用西药用药思维。实际上益生菌药品与西药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所以,应探讨新的符合益生菌特点的用药方式,才能发挥最大效果。根据多年的动物实验及用药经验,崔教授指出,微生态药品是通过竞争性占位、定植、大量繁殖,形成优势菌群而发挥作用。使用量少,不足以迅速形成种群优势,效果慢。短时间内大剂量的使用(常规剂量的10--100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肠道菌群严重失调的患者而言,如每天10余次的重度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等,用常规剂量治疗效果会比较慢,满足不了抢救需要。但用大剂量的饱和疗法,如每次服用常规剂量的10--100倍,并增加服用次数,由每天2-3次,增加到每天4-6次,一般2-3天就恢复正常了。

有的专家提出,"饱和疗法"使用剂量大,是否存在大过量的问题?崔教授说,首先,国家规定益生菌的服用剂量无上限,所以,即便是大量服用也不存在安全性的问题是。其次,益生菌之所以能在肠道内共生,是因为肠黏膜上有益生菌的结合位点,可以理解为益生菌的"家"或座位。就像一张桌子周围有10把椅子,如果都坐满了人,再来的就坐不下了。所以,多余的只能被排出体外。

还有专家提出,应用"饱和疗法"有注意什么事项?崔教授的回复是,1、应用于"饱和疗法"微生态制剂必须是高度安全的微生态制剂,对于其自身说明书中标注了副作用或被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使用的菌种,不推荐使用。2、不耐常温储运的益生菌制剂,不宜选用。因为需要低温储运的微生态制剂,在做不到冷链运输的情况下,大都成了死菌,服用后无法大量繁殖,形不成种群优势。

崔云龙教授于国际上首次提出的"饱和疗法",引起了与会专家们的浓厚兴趣及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专家们认为,益生菌药物与常规的中西药在作用机制上确实不同,以前沿用西药的用药思路,确实不适合微生态药物。应该探索更适合于微生态药物的用药路线。临床上对于重度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菌群失调腹泻,使用常规剂量的微生态药物进行治疗的确无法满足治疗和抢救需要。"饱和疗法"的提出,给临床合理使用微生态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大力探索、尝试,极有可能成为一种临床上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全新的疗法。

来源:生物谷

供稿:前沿生物技术处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4号楼

电话:010-88225100 传真:010-88225200 E-mail:cncbd@cncbd.org.cn 京ICP备05037963号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邮编:10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