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EnglishMap
  • 首 页
  • 中心简介
  • 通知通告
  • 政策法规
  • 国际合作
  • BIOECONOMY

首页 >> 中文 >> 国内新闻

抗生素菌渣处置难题待解

日期:2016-12-13 来源:本站 供稿:公共卫生处 作者:管理员 类别:摘录转发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研究所副所长黄启飞表示,我国每年生产的抗生素有70多种,年产量约为24.8万吨,占全世界的70%。以生产1吨抗生素产生10吨菌渣计算,每年会产生200万吨菌渣。新鲜菌渣含水率高达90%,极易变质发臭。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处置,会造成大气、水及土壤环境污染,加剧细菌的耐药性,危害人体健康。

据介绍,2002年,国家将抗生素菌渣列入《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2008年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菌渣本身是粮食做的发酵基质,危险性和对人体的急性危害并不突出,但菌渣含有残留的抗生素,作为饲料使用等方式导致的滥用会造成较大危害,可能导致超级细菌等问题。如何安全、经济地处理抗生素菌渣,已成为制约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目前,对菌渣的处理,理论上有三个途径,焚烧、安全填埋和资源化。由于菌渣本身被列为危废,需要采取特殊的焚烧方式,每吨的处置成本高达3000元。而由于含水率太高,根本没有填埋场愿意接收。

高昂的处理费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个别企业因污水和焚烧尾气不达标,被处罚甚至被勒令停产。也有少数不法厂家偷排偷卖药渣而被追究刑事责任。今年7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内蒙古查处了北方药业的污染问题,挖出违规填埋的废菌渣达1万余吨。

其实,经化验分析,菌渣干渣中含有较丰富的有机质、粗脂肪、粗蛋白、无机盐、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如果能够有效去除有害成分,资源化是一条很好的出路。近年来,各种抗生素菌渣的处理方法和专利百花齐放,但仍无法实现对菌渣的真正有效处置。

目前抗生素菌渣综合利用的主要障碍是缺少相应的标准,包括环境风险控制、污染控制标准和环保技术规范等。尽早出台标准,会对菌渣资源化利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来源:健康界

供稿:公共卫生处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4号楼

电话:010-88225100 传真:010-88225200 E-mail:cncbd@cncbd.org.cn 京ICP备05037963号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邮编:10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