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12-15 来源:本站 供稿:医药生物技术处 作者:管理员 类别:摘录转发
2016年10月17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骨科主任刘忠军教授收治了一名4节颈椎被恶性肿瘤侵犯的重症患者。刘教授团队给患者实施了全世界首例4节颈椎切除手术,并给患者安装上全世界首个大跨度3D打印人工颈椎。11月22日,距离手术结束仅一周,这个癌症患者在3D打印颈椎的帮助下起床活动了。
3D打印作为一种新技术,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只有35年。1981年,名古屋市工业研究所的Hideo Kodama首次提出了3D打印的流程,并发明了两个塑料3D打印最早的机器(1-3)。由于当时的打印技术不利于商业化,所以很多公司并没有采用3D打印技术。直到1983年,著名发明家Chuck Hull发明了光固化技术(Stereolithography,SLA),大大的改进了3D打印技术,才有了今天3D打印的蓬勃发展。随后Hull申请了专利保护(4),并于1986年参与创办了著名3D打印公司3D Systems,1988年第一个商业化的3D打印产品面市。由于Hull对3D打印的发展有巨大的贡献,因此被称为“3D打印之父”。2014年,Hull因这项伟大的发明进入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发明家名人堂。2014年,时年75岁的Hull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最让我吃惊地是3D打印在医疗方面的应用,我当初没有预料到这一点。直到与医疗影像领域的人一起工作,我才发现3D打印也能在医疗领域发挥作用”。
北医三院骨科团队经过3年的研发推出国内首个3D打印髋关节。经临床观察,2015年7月,3D打印人工髋关节产品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注册批准,成为我国首个3D打印人体植入物。随后,刘忠军教授团队与爱康医疗联合研发的人工椎体和椎间融合器先后获得CFDA注册批准。
来源:奇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