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EnglishMap
  • 首 页
  • 中心简介
  • 通知通告
  • 政策法规
  • 国际合作
  • BIOECONOMY

首页 >> 中文 >> 国内新闻

科学家首次造出功能性造血干细胞样细胞

日期:2017-05-19 来源:本站 供稿:医药生物技术处 作者:管理员 类别:摘录转发

经过20年的努力,科学家们终于成功地将成熟细胞转化为了具有功能性的造血干细胞样细胞!这意味着干细胞领域再次取得了不小的突破。造血干细胞是在胚胎发育期间产生的,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分化成各类成熟血细胞的潜能。自从1998年,人的胚胎干细胞(ES)被成功分离出来,科学家们就一直在尝试着用它们去“制造”造血干细胞,但是一直没能获得成功。

这次的成功对于干细胞领域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两项研究分别由波士顿儿童医院干细胞计划实验室的负责人George Daley教授和Weill Cornell医学院的ShahinRafii教授领导。《自然》杂志也为这两个研究撰写了评论文章,指出这些成果为白血病和其他需要骨髓移植的,但又找不到合适供体的血液疾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Daley教授表示,他们所发现的这种细胞与天然的造血干细胞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已经是“极其接近”的了。他们还在接下来的试验中验证了移植的细胞具有正常的自我更新能力。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非常重要,是维持机体正常造血需求的必须能力。

Rafii教授并没有选择人源的细胞进行实验,而是直接采用了小鼠的细胞。他们从小鼠的血管内提取了内皮细胞,然后将四个转录因子(Fosb、Gfi1、Runx1和Spi1)转入细胞中,这是他们在2014年时候发现的,通过这4个转录因子可以将血管内皮细胞转化为造血干细胞样细胞。Rafii教授在接受《The Scientist》网站的采访时表示,他们在实验中模拟的血管环境是细胞转化成功的关键因素,“就像母亲为婴儿提供营养一样,没有母亲的支持,婴儿也不能存活,这和我们实验中的细胞是一样的。”

对于这两个“殊途同归”的研究,Rafii教授表示,他“绕过”了多能干细胞阶段,他的方法更像是一个“直达航班”,而Daley教授的方法则需要“中途转机”。而Daley则认为,他的方法效率更高,在致癌和其他病变上的可能性更小。此外,加州Scripps研究所的研究员Janne Loring表示,多能干细胞容易获得,而Rafii教授的方法中需要的血管内皮细胞相对难获取和存活,这会增加实际应用中的难度。

如果他们的结果能被更多的实验室所复制,那么也许还会有其他的完善和进展,将研究推入临床的可能性也会更大。Daley教授也提出,他们想将来能够引入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而不再利用病毒载体,扩大实际使用中干细胞的能力和安全性,希望有更多的患者能够受益。

供稿:生物医药与技术处

来源:奇点网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4号楼

电话:010-88225100 传真:010-88225200 E-mail:cncbd@cncbd.org.cn 京ICP备05037963号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邮编:10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