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EnglishMap
  • 首 页
  • 中心简介
  • 通知通告
  • 政策法规
  • 国际合作
  • BIOECONOMY

首页 >> 中文 >> 国内新闻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中山大学取得溶瘤病毒M1研究新进展

日期:2017-08-30 来源:本站 供稿:公共卫生处 作者:管理员 类别:摘录转发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题为《靶向VCP增强溶瘤病毒M1的抗癌效应》一文,标志着中山大学颜光美教授及其团队在溶瘤病毒M1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据了解,该团队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课题组已经利用非人灵长类的食蟹猴证明了溶瘤病毒M1的安全性。据悉,他们在食蟹猴身上注射了18次该病毒,并密切记录该食蟹猴的日常表现、生化指标等数据,结果表明半年内食蟹猴无任何不良表现。研究团队又进一步对其进行MRI检查,结果也无任何异常。

其次,研究团队发现了具有精准生物标记物的溶瘤病毒M1增效剂。实验中,研究人员在数百种临床抗肿瘤小分子化学药物中发现了一类小分子化合物,它能显着增强M1的抗肿瘤活性,增幅高达3600倍。此外,研究团队已经在小鼠肝脏和肿瘤细胞培养组织上验证了该化合物的有效性。

最后,该团队还证明了该溶瘤病毒M1可以引起肿瘤之间的内斗效应。溶瘤病毒M1可以诱导肿瘤细胞释放具有细胞毒性的因子,进而杀伤这些细胞周围尚未感染溶瘤病毒M1的肿瘤细胞,然后研究人员利用第二线粒体激活因子类似物(SMCs)联合这些细胞因子,强化细胞因子的杀伤效应。学术界将此效应称为“旁观者效应”。现有的肿瘤细胞杀伤手段包括药物的直接杀伤和免疫细胞介导的杀伤,而这种SMCs和溶瘤病毒M1共同触发肿瘤细胞间的“自相残杀”,可以认为是一种杀灭肿瘤的全新方式。

据悉,该研究备受患者、广州省领导的 关注,并获得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的支持。现阶段,颜光美教授课题组正在进行新药申报前的临床前研究,他表示,有望2018年申请临床试验批件,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届时,部分受试患者就能最先采用这一药物。

来源:生物谷

供稿:公共卫生处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4号楼

电话:010-88225100 传真:010-88225200 E-mail:cncbd@cncbd.org.cn 京ICP备05037963号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邮编:10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