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12-11 来源:本站 供稿:工业生物技术处 作者:管理员 类别:独立撰写
肉类食品是广大消费者日常必需的消费品,肉类食品的安全问题与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近年来,肉品掺假、注水注胶非法添加等问题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为我国肉类工业发展带来了冲击与挑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中心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团队合作,针对我国肉类食品掺假问题突出、监管支撑不足等问题,通过建立肉类食品真实性监测预警平台和配套鉴别技术体系,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实现肉类掺假主动防控。
研究团队通过深度挖掘、筛选内源性分子特征,突破当前技术短板,构建系统的肉类掺假鉴别技术体系;围绕国家监管需求,构建肉类非法添加物精准定量技术,实现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创建食品欺诈数据库,打破国外真实性数据库信息的垄断,形成我国自有的信息产权库。相关研究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发表了首篇肉类掺假绝对定量的论文,构建了食品和饲料中以单拷贝核基因特异片段为靶序列的牛、绵羊、猪、鸡、山羊、马、驴7种特色高值动物源性食品真实性识别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ISO 20224: 2020分子生物标记分析——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7个动物成分检测的ISO系列标准,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制定标准的国际话语权,该系列标准的发布对保障全球肉类真实性和饲料安全将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相关多个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得到应用,通过实现肉类食品成分真实性鉴别与掺假严重程度的量化判定,为政府监管和企业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并对净化产业链、提高产业信誉度、避免假冒原料和产品对产业的伤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